还有谁,在这中华大陆上,我不信有人看到”东汉爱国将领三国周瑜 “,不肯送上一束鲜花,不肯留下一颗爱心,不肯对他说一句“致敬民族脊梁,钢铁意志”。

三国高富帅
咱都知道三国英雄辈出,但要说起长得帅、有才华、还能带兵打仗的,周瑜周公瑾绝对排得上号。他可不是《三国演义》里那个被诸葛亮气得吐血的“小心眼”,历史上的周瑜,是个妥妥的“高富帅”加大才子。
周瑜生在东汉末年的名门望族,安徽庐江老周家。从小就是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聪明绝顶,而且特别有音乐细胞。传说啊,酒宴上乐队要是弹错了一个音,就算喝得半醉的周瑜都能立刻听出来,还会下意识地回头看乐师一眼。
这就是“曲有误,周郎顾”的由来,你说这耳朵有多灵?这气质得多优雅?难怪当时人都亲切地叫他“周郎”,透着股子亲近和佩服。
与孙策的兄弟情
周瑜这辈子,有个铁得不能再铁的哥们儿——孙策。俩人十七岁就认识了,那关系好得,不是亲兄弟,胜似亲兄弟。孙策刚开始创业打江东的时候,周瑜二话不说,带着自家兵马就来帮忙。
还把自家路南的大宅子让出来给孙策住,俩人好到“登堂拜母”,就是互相拜对方的老娘当干妈,这交情,杠杠的!孙策高兴坏了,直说:“有了公瑾你,我这大事就成了!”
周瑜跟着孙策南征北战,立下汗马功劳,才二十四岁就当上了建威中郎将,手下管着兵和马,在吴郡一带名声大噪,“周郎”的名号更响了。
可惜啊,天妒英才,孙策年纪轻轻就被人刺杀死了。江东这摊子基业眼瞅着要散架,关键时刻,是周瑜站了出来。他和老臣张昭一起,稳住了局面,扶保孙策的弟弟孙权坐稳了位子。周瑜,就是江东的定海神针!

赤壁烽火
周瑜这辈子最牛的一仗,当属赤壁之战。公元208年冬天,曹操带着二十万大军(号称八十万),一路南下,吓得荆州直接投降。曹操的兵锋直指江东,孙权手下那帮大臣,好多都吓破了胆,嚷嚷着要投降。
这时候,又是周瑜挺身而出!他给孙权分析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:第一,曹操老家北边还不稳,马超、韩遂这些人随时可能捅他刀子;第二,曹操兵多是北方人,根本不会打水战;
第三,这大冬天的,曹军粮草运输困难;第四,士兵们跑这么远路,水土不服,肯定要生病!这四条,条条戳中曹操软肋。孙权一听,心里有底了,决定跟曹操干!
周瑜当上了联军统帅(刘备那边也出兵帮忙了),他的军事天才在这场仗里发挥得淋漓尽致。他派老将黄盖演了一出“苦肉计”(就是假装投降),黄盖带着十艘装满柴草、浇了油的小船冲向曹营。
等快靠近了,一点火!那天正好刮东南风,火借风势,风助火威,小船像火箭一样撞进曹军水寨,大火瞬间烧红了半边天!曹操的船连成一片,跑都跑不掉,岸上的营寨也被点着了,烧得那叫一个惨!
周瑜带着主力乘势猛攻,擂鼓震天。曹军淹死的、烧死的,不计其数。曹操只能灰溜溜地逃命,走了华容道才算捡回一条命。
这场赤壁大火,烧掉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,硬生生烧出了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的局面!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,周瑜的名字,从此和赤壁紧紧连在了一起,闪耀在历史长河之中。
才华横溢
提起周瑜,很多人受《三国演义》影响,觉得他小肚鸡肠,嫉妒诸葛亮比他聪明,最后被活活气死了。说什么“既生瑜,何生亮”?这真是天大的冤枉!
历史上的周瑜,性格非常宽宏大量,人缘特别好!《三国志》说他“性度恢廓”,就是心胸开阔,气度非凡。连他的对手刘备都承认:“周瑜这个人,文韬武略,气量很大!”。
曹操派来劝降的说客蒋干,回去后也感叹周瑜“雅量高致”,那气质,那风度,没得挑!最有趣的是江东老将程普,一开始仗着自己资格老,不太服周瑜。但相处久了,程普逢人就夸:“跟周瑜交往啊,就像喝醇厚的美酒,不知不觉就陶醉了!”这评价,够高了吧?
周瑜的“雅量”还体现在用人上。他和鲁肃在战略上意见经常不合,周瑜主张找机会吞掉刘备抗曹,鲁肃则坚持要联合刘备抗曹。
但周瑜临终前,却极力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大都督位置。这份“外举不避仇”(虽然他俩不是仇人)的胸襟,在勾心斗角的三国乱世里,简直是一股清流。
就连大文豪苏东坡在《赤壁怀古》里,都忍不住把周瑜写得那么帅:“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,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
”想象一下那个画面:年轻的周瑜,刚娶了美人小乔,英姿勃勃,拿着羽毛扇,戴着儒雅的纶巾,在谈笑风生之间,就让曹操强大的水军灰飞烟灭。这哪是小说里那个小心眼?分明是智勇双全、儒雅风流的完美化身!
天妒英才
周瑜不仅会打仗、有胸襟,还很有战略眼光。赤壁之战后,他给孙权规划了一个比诸葛亮“三分天下”更进取的蓝图——拿下益州(刘璋的地盘),再吞并汉中(张鲁的地盘),联合西凉的力量,最后北伐曹操,争取“二分天下”!这要是成了,历史真不知道会怎么写。
可惜,天妒英才。公元210年,周瑜在带兵西征益州的路上,走到巴丘(现在的湖南岳阳)时,旧伤复发(据说可能是箭伤),不幸去世,年仅36岁。
孙权听到消息,穿着素服亲自去迎接他的灵柩,哭得稀里哗啦:“公瑾有王佐之才,现在突然走了,我以后还能依靠谁啊!”这悲痛,是真真切切的。周瑜的死,让东吴失去了一位顶梁柱,也让他“二分天下”的宏图大业戛然而止,给历史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遐想。
复合型英雄
所以啊,别再被小说误导了。真实的周瑜周公瑾,是那个出身名门、精通音律的“周郎”;是那个与孙策肝胆相照、助孙权坐稳江山的柱石。也是那个在赤壁谈笑间用一把火奠定三分天下的统帅。
更是那个性情宽厚、雅量高致,让同僚如饮醇酒的魅力人物。他短暂的一生,像流星一样璀璨耀眼,在军事、政治、音乐乃至个人修养上,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,是东汉末年罕见的“复合型”全才。
就像古人评价的:“世间豪杰英雄士,江左风流美丈夫”。他既是战场上的英雄豪杰,也是江东最迷人的“美周郎”。
当我们擦去《三国演义》涂抹在他身上的那些误解的灰尘,一个更加光彩夺目、才德兼备的周瑜形象,便清晰地屹立在历史的风烟之中。他的故事,他的风姿,他的遗憾,共同交织成了一段从未褪色的英雄传奇,至今仍让我们悠然神往。
《江东炬·颂周公瑾》
铁甲蔽江曹魏汹,欲吞吴地逞枭雄。
江东文武皆惶恐,独见周郎掌吴钩!
庐江俊彦本名种,雅量高致真豪英。
曲误能顾琴韵妙,小乔初嫁正春风。
不惧曹瞒兵势重,侃侃析弊气如虹:
北土未安存后患,舟师疲敝困隆冬。
更兼疫起军心动,何来胜算敢称龙?
请缨愿领精兵勇,联刘拒曹挽天弓。
东风猎猎助火攻,黄盖孤帆烈焰冲。
十舰蒙冲化火龙,直破千帆锁艨艟!
烈火焚天映江红!烈火焚天破敌锋!烈火焚天建奇功!
谈笑指顾烟涛里,羽扇轻摇樯橹空。
华容道狭残兵恸,鼎足三分自此成!
雄姿英发谁与同?气吞万里真蛟龙。
雅量能醉程普酒,慧眼敢荐鲁肃公。
二分宏图憾未竟,巴丘星落泣苍穹。
莫道演义气量穷,青史终归真杰雄!
赤壁烟波今犹在,犹唱周郎破敌功。
江左风流千古颂,浩气长存贯长虹!